《凶手》作为一款恐怖逃脱类手游,核心玩法围绕“潜行解谜”与“阵营对抗”展开。游戏分为两大阵营:杀手(主动追击)与逃犯(被动逃脱),逃犯需在限定时间内破解场景机关、收集线索并躲避追击。基础操作包括移动(虚拟摇杆)、跳跃/蹲伏(右下角按键)、隐身(冷却30秒)以及视角切换(右上角地图)。
核心机制:
1. 线索交互:场景中90%的可互动道具(如文件柜、宝箱)均藏有剧情线索或逃生道具,需长按触发。例如医院场景的手术台抽屉内必刷“门禁卡”,是通关关键。
2. NPC行为逻辑:杀手阵营AI会优先追踪声音源(如脚步声、物品掉落),逃犯可通过“蹲伏移动”降低30%噪音。
3. 环境利用:部分场景存在地形BUG(如二楼栏杆缺口),可跳跃至建模外规避追击,但需承担20%概率坠落风险。
尽管《凶手》以非对称对抗为主,但“战斗”更多体现在心理博弈与资源管理层面:
数值对比表:
| 能力项 | 杀手阵营 | 逃犯阵营 |
| 移速加成 | +20% | 0% |
| 视野范围 | 120度 | 360度 |
| 技能冷却 | 无 | 30秒 |
1. 跳跃卡位法:
在古堡地图中,利用“门框边缘跳跃”可触发建模错位,使角色卡入墙体内部。此方法能100%规避杀手直线追击,但需注意部分区域存在坠落判定。例如在二楼走廊,面向右侧门框连续跳跃两次即可触发。
2. 视角欺骗术:
切换至杀手视角(右上角地图按钮)可实时监控其位置。当杀手接近时,立刻朝反方向投掷道具(如玻璃瓶)制造声源,成功率高达78%。
3. 资源优先级管理:
宝箱刷新规律为“一楼>二楼>地下室”,优先获取手术刀(攻击类道具)与手电筒(探索类道具)。数据显示,携带手电筒可使线索发现效率提升40%。
1. 打印机陷阱机关:
在办公室场景中,打印机可改造为致命武器。若获得“细线与”组合道具(概率刷新),可将其连接至。当文件传输触发打印时,滚筒旋转将自动开枪,实现“延时击杀”。此机制需精准计算时间差,建议在杀手巡逻间隔期(约90秒)布置。
2. 多结局触发条件:
游戏存在3种隐藏结局:
第一章:医院逃脱
第五章:古堡终局
通过以上技巧与机制解析,新手可在10小时内完成全成就通关。值得注意的是,游戏内部分机制存在动态调整(如宝箱刷新率随难度递增),建议优先完成普通难度以熟悉核心循环。